站在园博园永定塔上向东眺望,奔涌向前的永定河,如一条银链蜿蜒在莽莽绿原上,环抱河对岸的首钢园以及远处高楼林立的京城配资台平台官网,作为北京的母亲河,它滋润着这片热土。
“2008年,晓月湖就蓄水了,当时是卢沟晓月湖蓄水工程,利用南水北调京石段40万立方米冲管道弃水,形成了近40万平方米的水面,让干涸了20年的永定河平原段再现‘卢沟晓月’美景。”丁洪伟介绍,随着2013年“五湖一线”工程建设完成,永定河平原段碧波再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北京市遵循“用生态的方法解决生态的问题”工作思路,“以水开路,用水引路”。2019年开始持续组织实施永定河集中生态补水工作,到2023年首次实现全线贯通入海,沿河生态系统得到极大恢复,使永定河重新焕发了生机。
这里还有一段“因势利导”的治水佳话:园博湖第一次蓄水是在2012年3月,蓄水量200万立方米,形成水面积90公顷,当年就赶上7·21特大暴雨,北京及其周边地区遭遇61年来最强暴雨及洪涝灾害。园博湖蓄水量翻了一番,达到400万立方米,形成水面115公顷。到2019年生态补水,园博湖蓄水量达到1600万立方米,形成水面140公顷。随着园博湖水位不断攀升,园博园内的锦绣谷变身“锦绣湖”,如今成为园区里新的景观,也是夜间灯光秀的主秀场。
说起北京园博园,它是第九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的举办地,2013年开园。丰台区园林绿化局林业科相关负责人黄海荣,从2011年开始就在园博园工作。他介绍,在申办园博会的时候,北京丰台没有像历届园博会那样选址城市中心区或者有城市公园基础或自然景观条件较好的地区,而是和市园林局达成共识:选择地处三区交界、周边道路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的永定河畔——京西地区最大的建筑垃圾填埋场这一“废地”,通过园博园的建设将这一片“废地”化腐朽为神奇,修复城市“伤疤”,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其中锦绣谷最具代表性——它曾是永定河河道的一部分,随着永定河的干涸以及挖沙,逐渐成为一个深达30米的建筑垃圾消纳场,面积约140公顷,还杂乱地排列着上千拾荒者垒建的简易窝棚。通过历时三年的生态修复建设,这片区域从原来的垃圾场变身草木葱茏、繁花似锦的山谷花园。
通过园博园的建设,永定河畔新增绿化348公顷,每年吸收烟尘10万吨,释放氧气9万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平均下降60%以上,园区周边先后完成平原造林4537亩,道路沿线绿化112公顷,生态环境实现质的飞跃。
亲水廊道
园博园只是永定河沿岸的一个缩影,十余年过去,永定河已经变了模样。
今年3月,丰台区发布“观鸟地图”,涉及五处点位,其中就有永定河畔的绿堤公园、北京园博园。近三年开展监测显示,永定河畔鸟类已经达到147种,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中华秋沙鸭、青头潜鸭、黑鹳、东方白鹳,还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19种,北京重点保护鸟类49种,疣鼻天鹅、鸿雁、白琵鹭、黑翅鸢、雀鹰等已经成为永定河常客。
绿堤公园。供图/丰台区园林绿化局
“刚开始拍鸟,得跟着‘鸟友’去远郊区的房山十渡、昌平沙河湿地,现在永定河沿线的园博园、晓月湖、宛平湖、绿堤公园,都有好多鸟儿!”住在西四环北大地地区的高洪升,退休后就成了一名“鸟友”,10多年来用手机和相机记录身边生态环境的变化,他感触最深的就是,拍鸟的路越来越近了。
如今的永定河平原段,已经形成一条绿色走廊——永定河休闲森林公园、永定河文化公园、园博园、晓月公园、绿堤公园、紫谷伊甸园、北天堂公园……在这些公园里,有一条长13公里的丰台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项目——永定河亲水廊道,它北起晓月公园,途经绿堤郊野公园、紫谷伊甸园,终点在北天堂公园,形成覆盖永定河沿线360余公顷蓝绿空间的亲水空间。骑行其间,一路穿行在花海绿堤中,可观鸟、可健身、可休憩,还可远眺北京市目前单跨跨度最大的桥梁——京雄大桥。如今这条亲水廊道已经成为众多市民的郊游新选择,有效提升永定河沿线城市空间品质和综合服务能力。
永定河畔连绵的森林,也成为文旅融合的试验田。今年4月举行的2025年“倍增追赶合作发展”丰台大会上,北京林业大学发布了《丰台区博士林场建设方案》,助力丰台区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的生态宜居典范区。
谷雨时节,百余名师生齐聚绿堤公园,共同栽种了一片“百草园”,丰台区博士林场建设正式启动。
“永定河及沿岸公园绿地是宝贵的生态资源,我们正在打造永定河宛平河畔公园群,希望通过博士林场的建设,探索一条打破政府拨款‘输血依赖’,通过发展林下经济,激发自身的‘造血功能’的道路,推动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向转化。”宛平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郝文静介绍,如今中医百草园、生物多样性监测点、楸树科研林、废弃物循环站等“博士林场”项目正在陆续展开,宛平街道还特意成立了老庄子河畔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牵头开发研学路线、引入团建活动,打造骑行项目、研究北天堂公园水上项目开发……赋予这片森林以更多的功能。
水滩岸城
今年9月10日至14日,全球服务贸易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展会——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永定河畔的首钢园举行,这也是服贸会首次全部在首钢园举办。
服贸会不仅仅是一场展会,更是文商旅体融合的新场景,有集帐篷露营+艺术表演+好物市集于一体的“露营&艺术生活荟”,有“服贸会我来了”文旅嘉年华,有全国跑酷精英赛、国防教育赛事活动展演、网球推广项目和拉力赛车表演等互动体育类活动,有首钢滑雪大跳台的心跳塔举办攀岩、蹦极、极速大滑道等体验项目……
作为世界顶级乒乓球赛事,WTT中国大满贯2024年回归北京,首届就创下吸引观众13.1万人、票房收入达5700万元、带动消费2900余万元的好成绩。今年WTT中国大满贯将于9月25日至10月5日接棒服贸会继续在首钢园举办,除了精彩赛事,还将深度融合科技元素、工业记忆、城市文化,打造“大满贯主题公园”,以赛事为支点,撬动“文商旅体科”融合发展。邀人们“观一场赛、游一座城”。
近年来,北京园博园文化活动精彩纷呈。作为中国戏曲文化周的主场,这里已经连续八年为人们编织“园林中的戏曲”“戏曲中的园林”的情境,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名片、戏曲文化体验的盛大节日。
“园博园内,各具地方特色的园林空间成了戏曲表演的天然舞台,在晋中园、岭南园、闽园、忆江南等园区,观众欣赏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戏曲精粹。”园博园相关负责人胡振兴介绍,去年的戏曲文化周上,共推出了56场地方戏,包括山西上党落子、山东两夹弦、陕西弦板腔、广西鹿儿戏、内蒙古漫瀚剧、云南彝剧、贵州安顺地戏、湖南长沙花鼓戏、安徽淮剧、江苏锡剧、甘肃秦腔等,让人们在家门口就遍赏全国各地的戏曲风采。
从2024年北京中秋国庆彩灯游园会到2025年京彩新春彩灯嘉年华,作为北京史上规模最大的灯会,园博园拿出850亩空间,以超大规模和七大主题区域,为市民游客呈现了一场融合非遗、美食、灯光与冰雪的沉浸式文化盛宴,接待游客75万人次。
园博园灯会。图源:北京日报 摄/刘平
爱运动的,这里有小黄人趣跑、彩色跑等国际商业品牌活动;爱美食的,这里有消夏嘉年华活动,成为京西特色消夏活动品牌,每年吸引近10万名游客参与。园博园,已经成为点亮北京夜经济的新场景和北京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地标。
今年,北京市启动实施“两园一河”协同联动发展,围绕两园联通等重要节点性工程建设,打造水滩岸城融合的滨水活力岸线。
“以往这三处各自发展,彼此关联度并不高。”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5月印发的《“两园一河”协同联动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努力将“两园一河”区域打造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河湖、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核心载体、水与城市活力共融的水岸客厅、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践行“两山”理论的中国式现代化样板。
服贸会和国庆节期间,按照“两园一河”联动发展整体工作方案安排,北京园博园将依托一期启动的“园博湖公交轮渡”和“点亮鹰山”工程,开展“园博仲夏夜”活动,利用码头、服务区、展园、室外剧场等空间,布局码头市集,日咖夜酒,后备箱市集,快闪表演,民族非遗手作,传统木偶剧表演,大型实景演出等丰富的文旅商体消费新场景,并将首次推出鹰山整体泛光亮化和永定塔激光秀,打造鹰山剧场,衔接第九届中国戏曲文化周,邀市民和游人感受不一样的永定河。
更多热点速报、权威资讯、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
(配资台平台官网
七星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